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0 热度:
“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一直以来,厕所脏乱差严重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来个“厕所革命”,让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自觉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时时牵挂农村厕所改造问题,他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走进农户家里,经常会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他多次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能为我国几亿农民解决好“如厕难、排污难、垃圾粪便处理难”这样一件“小事”,就是为我们国家办了一件大事。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2014年10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全国农村改厕工作现场推进会,掀起了一场“厕所革命”;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农村改厕步伐;2020年以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加强农村改厕纳入健康村镇建设的重点任务,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实践充分证明,“厕所革命”是对传统观念、传统生活方式、环境建设的深刻革命,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不过,在“厕所革命”稳步推进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农村“厕所革命”不单单是把城市马桶“移植”到农村,还需要做好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处理厕所污水是目前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由于大部分农村没有污水收集管网,使得农村厕所废水难以集中处理。对于缺乏自来水管网和统一的化粪池等基础设施的农村地区来说,首先需要解决“大硬件”跟不上的问题,进而提升家家户户的“小硬件”,“厕所革命”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要实现乡村振兴,既要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又要使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社会文明进步。希望各级各部门能集中精力解决认识、投入和硬件这三大问题,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切实把农村“厕所革命”抓实抓好。(来源:住建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