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近日召开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会以“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为主题,吹响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结号。广州垃圾分类工作将从城镇向农村铺开,城乡统筹,齐头并进。
按照相关要求,到2020年年底,实施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因此,今年将是广州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从试点到部分推广再到全面铺开的关键一年。
今年3月,广州市印发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小范围试点、部分推广、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任务。按照广州市统一部署,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7个区已经在江高镇大田村、九龙镇山龙村、赤坭镇锦山村等20个村启动了试点工作。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陶镇广表示,要结合本地人口分布、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垃圾成分、性质等情况,从抓好宣传发动和教育培训、配套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立环卫保洁人员队伍、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5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制订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此外,还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垃圾分类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障必要的资金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因地制宜通过财政补助、社会帮扶、村镇自筹、村民适当缴费等方式筹集运行管理资金,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进,为全省、全国创造经验。
据介绍,广州将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美丽乡村等相关考评体系,对工作推进快、质量高、运行好的区、镇街、村(居)予以表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并按时反馈整改情况;对重视不够、整改不力、推进不力的给予通报和曝光。
同时,广州各区也将制订区、街镇、村3级考核制度,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列入各村(居)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分级督察制度,并建立村级长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把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纳入村规民约内容,促进村民自律。
据悉,广州将组织相关区域的各层面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通过发放倡议书、指导手册、宣传海报等方式,结合区域和村民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发动村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鼓励村民使用菜篮、布袋等可循环利用的购物工具,减少流通和使用等环节产生的垃圾量。(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