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资质不够怎么办 来源:明白源地产研究院 各位市长、局长好: 一年多来,我们这些在三四线城市有项目的房企,都过得水深火热。房子堆在那里卖不出去,欠银行的钱又不得不还......
立即咨询来源:未知 作者:小苹果 发布时间:2019-12-26 热度:
招标资质不够怎么办
来源:明白源地产研究院
各位市长、局长好:
一年多来,我们这些在三四线城市有项目的房企,都过得水深火热。房子堆在那里卖不出去,欠银行的钱又不得不还。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卖房子,效果都不理想。
走投无路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去库存的政策方向:1、农民工市民化;2、购租并举,让外地户籍人口也能入住公租房。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想起了你们。
我们想起了你们,是因为:
DUTY
地方对高库存负有责任
当年你们吸引我们来这里投资修楼的时候,有很多承诺。特别是城市旁边的新区,我们本来不看好,你们却说即将出台如何多的扶持政策,吸引多少企业去那里落地。如果你们当初承诺的那些目标都实现了,我们的房子不会这么难卖。
2000—2011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远高于城镇人口50.5%的增长速度。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57%,但真实的城市化的质量却不是很高。城市的总体功能很差,用地粗放低效。这些是规划上的冒进造成的,全国各地搞了几千个新区,甚至出现许多“鬼城”,我们是该承担一些责任,但你们也该承担自己的责任。
(鬼城背后,都是规划的冒进)
之前群众骂我们的很多,说我们的房子卖得太贵了。现在,群众们都在看我们的笑话,说房子再卖不出去,就该降价了,降价就卖出去了。
天地良心啊,我们怎么会不想降价,可许多项目,本身已经在以成本价出售了。市长局长们,你们最清楚,我们拿地花了多少钱,我们整个项目的各种税费又有多少。有的项目,地价和税费占了项目售价的60%,再加上建筑成本、财务成本,我们还能降多少呢?
我们付出的地价和各种税费,对对方财政有巨大贡献。在2014年7.9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总收入中,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23.8%,个别城市甚至占到了60%以上。我们的房子不好卖,以后地还会好卖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化解房地产库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许农业转移人口等非户籍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
我们举双手拥护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需要你们去落地。
也许市长、局长们你们会说,你们已经尽力了。不,其实你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KEY
消除对农民工制度性歧视
是去化的关键
消除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是每年政协、人大会议的热门话题,我想从我们房企的角度说说这个问题。
在我们房企看来,只要买房就是我们的顾客上帝,我们都提供贴心的服务,甚至量身定做相关产品。但是买房定居,牵涉到金融、落户、子女教育、养老等很多问题,这些,就涉及政府、银行提供给他们的公共服务。
如果你们不像我们一样把农民工当成消费者“上帝”,量身订做政策,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务,我们服务再好,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你们可以提供的服务有以下一些:
1、给农村房屋、宅基地使用权、耕地使用权授信
农民工买房,首付是个大问题,市民买房可以用房屋或者其他资产做抵押,农民为什
么不可以?其实农民工不是没有资产,他们有自己的老房子和宅基地,他们有自己承包的土地、林地的使用权。
这些资产到底有没有价值?能不能变现?之前其实也可以,但都要经过一两道手才可以,比如:1、土地因为修路等建设被征用的时候,国家赔偿;2、土地被征用后“招拍挂”,用来修建商品房,价格还很高;3、耕地承包权被“流转”到一些公司手里之后,他们以此去担保抵押贷款。
而农民因为自己的宅基地使用权、耕地林地承包权不能变现,又不想“浪费”,他们到城市安家的动力就收到影响。许多农民工家乡的耕地时而耕种时而荒芜,因为不想宅基地“浪费”,许多农民工手持几十万回家自建小别墅,却只在过年回家住一周,平时空置。
如果宅基地使用权、耕地林地承包权在别人手里可以变现,为什么在农民自己手里就不能?河南省已经出台规定:凡在城镇购买商品住房或者二手房的,保留进城落户农民其原户籍地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宅基地使用权不变,原有集体财产权益不变。濮阳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建立完善农民宅基地抵押登记制度,研究制定农民宅基地上的房屋在一定范围内交易等政策。
在此之前,《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3年10月1日起实施,规定可以进行交易的12类农村产权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在温州,农村产权已经可以上市交易)
2、提供专门担保
濮阳市准备实施农民购房政府担保,将成立一个政策性置业担保公司,为进城农民买房提供担保。
3、基层政府提供收入证明
白领由单位出具收入证明等,可以做信用贷款,也可以在做其他贷款时为自己的信用背书。农民工也有自己的收入,只是他们的工作很多时候不稳定,所以找不到开收入证明的地方,银行账户上也没有稳定的流水。基层政府最知道每家的家底,通过调查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河南的漯河、濮阳等地普遍采取了金融创新的办法,在加强前期调研,确保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同时,把出具收入证明材料的范围扩大到村委会等机构,让摆摊设点的农民工也能顺利办理贷款。
相关政策是能起到作用的,前10月,漯河市房屋销量73万平方米,平均每月7万平方米。但9月份漯河市实施相关政策支持后,每月的销量都有15万平方米左右。
农民工的收入,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低,有点技术的、或者肯吃苦的,月收入6000---10000的并不少,刚出来工作的工厂普工,包吃住月收入普遍也在3000元以上。
之前他们之所以很多时候不敢拿钱出来买房,主要是因为一些后顾之忧,需要存钱来获得安全感。其中最基本的几个问题是:子女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养老问题。
许多地方农民工子弟要进入公立学校,需要借读费,还要找关系,这个负担很重。其实这个事情不是不能解决,就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农民工数量都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多,政府完全负担得起。之前,福建泉州让外地农民工子弟公平免费入学,甚至还专门给农民工子弟开设很好的学校,学校里的设施好过许多发达地区,有长鼻子安全校车,还有各种免费兴趣班。结果很多农民工本来去了其他地方,禁不住子女的埋怨又回到泉州。
(泉州接送农民工子弟上下学的长鼻子校车)
医疗、养老问题,市民可以有医保、社保,农民工为什么就不能有?主要是两个问题:1、他们的单位不愿意交,制度不让交;2、他们的工作不稳定,交了迁不走;3、他们没有单位,是自谋生路。单位不愿意交的问题,制度上不能交的问题,只要劳动部门出面,严查,出台专门渠道,完全可以解决。医保社保迁移的问题,完全可以灵活解决,与其他地方政府协商解决,或者要求上级统筹解决。自由职业的农民工只要愿意在当地购买医保社保,都应该接受啊,这有什么不好,还扩大了资金池。
河南滑县已经出台了以下政策,解决上述问题,很多地方可以学习:
1、农民在县城购买商品住房的,可自主选择在原籍或购房所在地申请城镇居民常住户口。申请城镇常住户口的,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可随迁进城办理城镇居民常住户口,并保留原有宅基地,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
2、原享受的集体经济收益等权益不变。继续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
3、对购房者及其随迁家属可继续享受原新农合报销政策,也可自愿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享受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服务;
4、可按规定继续享受城乡居民养老政策;对自愿随同企业、单位或以个人身份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由县人社部门按照国家现行社会保障政策予以办理。
……
凡在县城规划区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农民,取得居民证后,其子女进城接受义务教育的享有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入学,学校不得拒绝,不得收取政策规定外的额外费用。
KEY
发展地方产业、保证制度公平
是人口回流的关键
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是否足以支撑当地去化?理论上来说其实都可以,每个地产公司进入当地的时候其实都有计算。
农民工的收入,够买房吗?如果不考虑上面已经提到的金融制度歧视、后顾之忧的问题,其实是够的,三四线城市房价,目前2500—5000每平方的是主流。而农民工的月收入3000—6000的是主流。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够买一个平方甚至两个平方房子,这与一线城市市民几个月收入买一个平方房子的比例相比已经很好。
房子卖不掉,主要是很多户籍人口其实不回当地生活,外流了。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基本都不会再回当地,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很多也不会再回到当地。许多县城,平常看不到年轻人,过年的时候满街都是穿着时髦的美女。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主要是二个原因:
很多有技术的农民工回到家乡,发现当地没有用武之地,就又出走。大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地产商现在搞大的项目,都知道搞“商住产一体化”,有工作、有商业服务,人们才愿意买房子。
大的规划,我们搞不了,可你们要注意啊,不能只想着修房子,要想着怎么把本地的产业搞起来,把从一线城市外迁的企业多引进一些,把本地的第二第三产业搞起来,就不会没人买房子。
美国很多超级企业,成长于小镇,是“小镇英雄”。欧美很多著名的大学也在小镇。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呢?
回家办个护照被刻意刁难,来回许多次办不成,这样的新闻相信你们也看过。这表面看是个效率问题,实际上背后是公平的问题。
深圳等很多地方,办执照都不要申请了,直接在网上备案就可以。一线城市一般符合规定的事情,都能很快办好。我们这些三四线城市,审批很多,很多事情明明是符合规定的,也要到处托关系。长此以往,人们怎么愿意回来?
小地方好工作本来就少,结果还经常搞“萝卜招聘”,人才怎么可能回来?
没有合适的工作,没有公平的环境,最终的结果就是人口大量外流,本来认为会拉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高铁变成“抽水机”,把人口抽到大城市去。本地户籍人口成了纸面上的数字,外来人口又少,怎么可能支撑起本地经济和楼市呢?
以上三方面,是我们的肺腑之言、血泪之语,如果你们能根据这些做一些事情,则去化不难,地方经济也可发展,中国幸甚!
祝工作顺利!
一群开发商 病中泣血泪草
* * 有态度 * 有建识 * 有情趣 * *
近期活动:
一、国际EPC项目“全链条式谈判”理念、技巧与实战案例”专题
2016年1月20日-01月23日 深圳
二、FIDIC合同应用能力提升高阶工作坊
2016年4月20-25 北京
了解,请到本微首页“”栏目。
⊙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11月24日上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建部相关领...
⊙ 预计阅读时间:1分钟 关于拟撤回部分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公示 为切实加强建筑装饰、幕墙企业审批后动态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装饰、幕墙企业资质管理,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
⊙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通知 各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建设局),...
⊙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六方面改革举措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1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自然资源部副部...
⊙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11月30日,住建部正式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为资质改革与建筑业发展指明方向。业内对资质改革后续的实施细则充满期待,建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