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右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质报道 >

建筑施工资质怎么办理,5年多位中小房企老板自杀

建筑施工资质怎么办理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ID:mydcyjy) 作者:王恒嘉 2016年1月13日凌晨,浙江金华某房企董事长方先生在办公室烧炭自杀。 从2011年开始,明源君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房......

立即咨询

快速申请办理

称       呼 :
手机号码 :
备       注:

建筑施工资质怎么办理,5年多位中小房企老板自杀

来源:未知 作者:小苹果 发布时间:2019-12-18 热度:

建筑施工资质怎么办理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ID:mydcyjy)

作者:王恒嘉


2016年1月13日凌晨,浙江金华某房企董事长方先生在办公室烧炭自杀。

 

从2011年开始,明源君几乎每年都能听到房企老板自杀的消息。这些企业有共同点:1、都是中小房企;2、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起初,明源君并不理解这种极端行为,因为一般来说:1、法律上,有限责任公司都可以选择提起破产重组,一旦法院接受,债权人就不能再向个人追索;2、经营上,土地、楼盘可以通过各种操作变现,减少损失,不至于绝望。

 

深入研究相关个案后,明源君发现,其背后都是只有一个原因:涉及高利息民间借贷融资,借款过程操作有问题……而最后面对危局时,中小房企又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和相关指导。

 


中小房企为什么会背上高利贷?

有没有不借高利贷也能做项目的办法?

不得不借高利贷的时候,如何减少相关风险?

如果真的要面对最后的危局,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



请看明源君的分析。


一、几桩悲剧背后都是同一个原因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事实上,明源君觉得从理性角度来分析中小房企走向崩溃的原因,是局限的。但是,也惟有理性的分析,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根据“界面”的报道,浙江金华某房企董事长方先生,2013年3月11日以1.78亿元拿下的九龙玉府脚下的116亩土地,并投资开发。

 

这次交易背后的故事是:土地挂牌出让的前一天下午,三家主要参与企业的老总会面,约定了第二天的现场竞拍的角色——两家合作,方先生出面拿地;另一家得1500万元好处费。

 

类似这样几方达成默契,以减少拿地费用的事情,其实各地都有。

 

后来,因为合作拿地的两家在股权分配上产生了分歧,其中一家到金华市纪委自我举报,金华市国土资源局宣布出让合同无效。土地收回后进行了二次拍卖,两家合作方成了竞争者,互相抬价各不相让。方先生当时已经骑虎难下,因为他已经在项目中投入了9000万,而且,已交的1.78亿元的土地款,国土局并没有退还。最终方先生胜出,只是价格变成了4.2亿元,比第一次多出了2.4亿元。

 

方先生生前曾经将金华市国土资源局告上法庭。随后又提出了破产重组。行政官司二审没有下来,破产重组没有被接受,方先生已经去了。最致命的问题在于:


其第一次从银行借的1.8个亿只够最初的土地费用,后续多出的2.4亿基本上都是高利贷。这些钱越滚越多,而且永不停止。

 

类似的悲剧还有不少。

 

2011年国庆前夕,鄂尔多斯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先生自杀。中富公司有集资借据约2000张,涉及资金总额约2.6亿元。其中2.1亿多用于房地产,相当比例用于提前垫付购房人70%的购房贷款。由于该公司大量按揭贷款迟迟未获银行放行,无法归还民间借贷本息……

 

2012年6月6日,包头某地产公司董事长魏先生在酒店自杀。该公司以月息3至4.5分(年利率36%至54%)向社会集资,共吸收资金15亿……

 

2013年12月13日,娄底市某米业公司老板肖某跳楼身亡,据称他欠下上亿民间借贷。因为其与该地另一地产集团老板肖先生是同乡还同姓。此后,娄底人开始传言地产老板出了问题,最终导致该地产集团被债权人围堵住门挤兑。而该集团4个房地产项目同时开工,资金紧张,再遇上挤兑风潮,苦撑数月后,该集团宣布于2014年4月25日暂停付息。引发整个娄底的借贷危机,出问题的资金达118亿。

 

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

 


借高利贷对中小房企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些事情大多发生在三四线城市?明知道有可能是饮鸩止渴,这些企业老板为什么还要借高利贷?


二、背上高利贷的中小房企,将无法与百强竞争


中小房企借的钱,利息高到什么程度?据明源君了解,上文说的月息3至4.5分(年利率36%至54%)还算比较低的,许多时候月息达到5分(年60%)乃至更高。

 

这么高的财务成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小房企其实已经根本没有办法和大房企竞争。

 

全国性大房企的财务成本是多高?一般来说,在年利率9%-12%之间,有国资背景信用、评级比较高的巨头,许多时候融资成本低于5%,更有房企通过金融创新,在国外融到成本仅为年3%的大笔资金。


月5%和年5%的利息,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财务成本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如果中小房企和百强在同一个区域遭遇,只会出现二种情况:

 

1、行业上行。百强吃肉,小房企喝汤。

 

比如卖同样价格,百强的利润可能是30%,小房企只有10%。


2、行业下行。百强喝汤,小房企崩盘。

 

一个项目从拿地到开盘,最快一般也要6个月,即使小房企投入项目的资金一半来自民间借贷,不算财务成本,其利润必须达到30%以上才能赚钱。

 

在库存高企的情况下,百强可以降价求生,而中小房企的房价,根本就没有下降的空间。

百强控制质量的体系相对完整,小房企控制质量更多靠人,而一旦财务压力加大,企业领导每天想的将不是质量,而是速度,这样一来,二者产品的质量将没有可比性。


三、中小房企为什么会背上高利贷?


中小房企为什么要向民间借高利贷?这个原因非常复杂,总的来说,就是他们从国内银行借不到足够的钱,又没有合适的渠道和人才去发金融产品。

 

1、一线的金融资源先天就比三四线集中

 

我国之前的许多资源配置,都是根据行政级别来的。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分别可以上什么样的项目,有什么样的资源和贷款,都有制度。

 

后来虽然市场化越来越深入,但是因为前期的资源配置,一线城市的优势越来越大,其汇集资源、资金的能力本身成了新的背书。

 

最简单的,一线城市到处都是分行支行,三四线则很少。

 

2、每逢信贷收紧,最先停止放贷的就是小企业、三四线项目

 

每次信贷收紧,银行一般会出台这样的政策或内部潜规则:1、开发贷只放给有一级开发资质的企业;2、一般不放贷给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项目。

 

3、三四线中小房企缺乏适当的渠道和人才

 

融资的渠道事实上有很多,发行信托、基金、众筹产品,与险资合作,到海外融资等等。但是三四线中小房企因为思路和人才的原因,无法接触到相关资源,一味依赖于银行贷款。一旦在银行借不到钱,就走向民间融资。

 

4、中小房企临时需要资金的时候太多,计划性不强

 

大型房企有自己的长期计划,可以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提出贷款计划,与金融机构进行商议。而中小房企的许多决定都是临时性的,往往依赖于老板个人,老板一冲动计划就上马。这个时候做贷款计划,等银行层层审批已经来不及了。

 


四、不借高利贷,怎么拿到钱?


要想不借高利贷,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政府对民间资金进行引导,让这些资金有一个正常的放贷渠道,企业也就有了更多融资渠道。

 

在此之前,明源君想说的是,民间借贷,除了利息高企之外,这种方式也让你失去了一次判断风险的机会。

 

中小房企的风险控制本来就不足,如果通过比较主流的方式融资,本来就是一个共同判断风险的过程。投资机构不看好你的项目,并非完全是没有原因的。

 

从银行、投资机构借不到钱以后,至少还有以下二种方式:

 

1、合作开发

 

一旦拿到了地,即使你在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只要那块地是真正有价值的,找人合作开发都不成问题。一旦你的合作对象信用足够高、开发资质足够强,那么融资不成问题。

换言之,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对象,你拿的地是否真的有价值,值得打个问号。

 

2、金融创新,比如众筹

 

目前,国内的地产众筹正方兴未艾,从拿地开始,就可以进行众筹,甚至可以通过虚拟技术让参与众筹者看到样板房。

 

众筹解决了两个问题:1、前期资金,被众筹资金覆盖;2、后期客源,因为众筹而有了保障,既然销售有了保障,风险也就大幅度降低了。

 

(用虚拟样板房众筹,拿地就可以开始卖房)


五、高利贷下如何尽可能降低风险?


如果上述各种方法都无效,说明各方对您的项目都不看好。如果您最终仍不得不进行民间借贷,那么以下两条可以降低风险:

 

1、不要以个人名义借钱

 

以公司名义借钱,公司一般都是有限责任公司,真的到了撑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申请破产重组,而一旦法院接受了相关请求,债权人就不得再向你追索债务。

 

而一旦以个人名义借钱,我国目前还没有个人破产的规定,除了“人死债消”,你终生都将背着这笔债务。

 

而且,个人借钱往往从亲戚朋友开始,感情因素纠缠到经济问题里,最后会形成巨大压力。

 

2、不要一次性开发

 

即使项目不大,也尽量不要一次性开发。因为:1、土地转让变现,相对容易;2、如果第一批产品卖得不好,后期还可以进行调整。

 

3、忍痛改行,不要路径依赖

 

曾有一位三线城市地产商告诉明源君,他也知道自己的项目有风险,但不知道自己不做地产还能做什么,于是忍痛做下去。

 

明源君想说的是,其实世界上可以做的生意很多。如果你心里已经完全没底,就不要再继续做下去。

 

两年来,地产这个行业变化很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中小地产商过去在对方上“人熟”的优势,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也不再存在。

 

这个时候能全身而退,已经是受益者。已经拿的地,转让出去,即使亏一点,其实也是能接受的。


六、当你面对最后的危局!


如果你的企业真的已经到了最后关头,怎么面对危局?这个时候,一般的处理已经不行,必须出奇招、下狠心。明源君认为有以下几招,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采用,当然这几个办法都有难度,但是既然已经到最后,也不得不用。

 

1、改变土地性质

 

如果真的可以改变土地性质,你面对的局面有可能迅速改观。比如把住宅用地变成商业用地,把工业用地改成商业用地,把住宅用地改成仓储用地等等。

 

这样一来,可能出现变化的原因是:1、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的土地性质贷款政策不同;2、有实力的企业,会因为土地性质改变改变判断,愿意和你合作;3、一些地方,对某些土地性质的项目,政府有补贴等。总之,土地资产会更容易被盘活。

 

改变土地性质,有三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a、权限问题:由于土地使用性质变更必须经当地规划管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规委会主要成员为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因此当地主要领导必须同意。

 

b、原则问题:当地规划局、国土部门分管部门、分管副局长、一把手应该支持并同意,规划部门审核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国土部门负责变更费用的核定和是否有相应的土地利用指标核定。

 

c、程序问题:首先土地方向规划部门提出变更申请,规划审批--国土部门征询意见--规划管理委员会审核--国土部门费用核定--规划同意变更,与国土部门签订变更合同。

当然,这种改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2、改变项目性质

 

这个与改变土地性质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点在于,针对的是已经建成的项目。

 

之前本来计划做住宅的,如果小户型比较多,能否改成酒店?比如和途家等合作。

 

之前是工业项目的,能否改成商业项目?要知道深圳华强北的大商场全是厂房改建的。

 

市中心的写字楼,能否改成开放式孵化器?

 

总之,要穷尽自己的想象力,把项目变成自己之前没有想过的样子,迅速获取现金流,用来度过危局。

 

这种改变还需要最后的资金支持,如果你已经山穷水尽,就只有找人合作了。

 

3、改变个人观念,积极申请破产,或者出售企业

 


如果你没有时间,也没有最后的资金了,那么就改变你的观念吧!

 

企业破产并不等于人生失败,出售企业也不等于向命运屈服。

 

广西某市,每年有上百家企业被注销或吊销,但是近10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因为大部分企业主为当地“名人”,不愿接受破产的命运,于是出现宁愿跑路、自杀,也不愿走破产程序的怪象。当地法官认为,东方文化对于破产一词的敏感、排斥,导致这种怪现象。

 

实际上,在西方,很多成功人士都曾经有破产经历。当然,企业破产可以解决问题的前提仍然是前面提到的:没有以个人名义借钱。


* * 有温度 * 有态度 * 有度 * *


近期活动:

一、FIDIC合同应用能力提升高阶工作坊

2016年4月20-25   北京


了解,请到本微首页“”栏目。



建筑施工资质怎么办理


相关阅读

资质大改,建造师需求不降反增,恐
资质大改,建造师需求不降反增,恐

    ⊙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11月24日上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住建部相关领...

西安市住建局:关于拟撤回部分建筑
西安市住建局:关于拟撤回部分建筑

    ⊙ 预计阅读时间:1分钟 关于拟撤回部分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公示 为切实加强建筑装饰、幕墙企业审批后动态监管,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装饰、幕墙企业资质管理,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六方面改革举措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1月24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自然资源部副部...

划重点!10条资质改革注意事项!
划重点!10条资质改革注意事项!

    ⊙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11月30日,住建部正式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为资质改革与建筑业发展指明方向。业内对资质改革后续的实施细则充满期待,建筑企...

全国首例!特级资质审批终于下放!
全国首例!特级资质审批终于下放!

    ⊙ 预计阅读时间:2分钟 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总体方案的批复》,同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


建企通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陕西中右029-82280907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东关正街世贸大厦E座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