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2016年上半年生产运行不稳定、污水排放部分时段不达标问题,榆林市污水处理厂按照中、省相关督查整改要求,及时行动、认真落实,通过邀请专家分析论证,积极查找原因,开展技术攻关和工程改造,全力保障污水达标排放。据环保在线监控平台显示,从2016年6月21日至今,榆林市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该污水处理厂位于榆溪河与榆阳河交汇处,于2008年正式投入运行,项目总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7万吨,目前日均实际处理污水约4.3万吨,通过对污水直排口的治理,处理率达90%以上,其中每年可实现减排COD(污水化学需氧量)1万余吨、无害化处理污泥7660吨,为改善我市城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市污水处理厂于2016年上半年出现生产运行不稳定、污水排放部分时段不达标问题。
“进厂污水的水质和水温,以及雨污合流等是导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主要因素。”据市污水处理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进水水质不稳定,时有污染物指标过高的高浓度污水排入污水厂,对污水生化反应系统造成冲击,造成出水指标不稳定;同时冬季城区污水管网进水水温偏低,进水水温在6至8℃之间,远低于设计要求的12℃以上,导致污水中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使得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此外,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部分雨水、污水管网没有完全分离,雨污合流,进厂污水中携带的垃圾、渣土、施工泥沙等对设备堵塞破坏严重,造成生产运行不稳定。
为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污水处理厂结合生产运行和城区污水管网进水水质、水温等实际,通过实行部分时段控制进水量的方式,减少污泥流失,同时调整运行工艺,加快污泥活性恢复,增加活性污泥的流动性和生化反应次数,使生化反应系统得到一定改善,有效增加污泥处理能力。在工程改造方面,对原有的曝气管道裸露部分进行了保温处理,对二段曝气池、一体化沉淀池等进行了工程改造,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经过一系列整改,市污水处理厂连续稳定运行且实现达标排放。(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