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虽有所好转,但现状仍较为严峻。其中,建筑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1.8%,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仍属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中占比最高的,其治理更需要重视。
2016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9.35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达4.9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6%;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增强,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工程款拖欠问题久治不愈、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突出。
“两个拖欠”已是行业多年的沉疴,尽管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年年都有治理新举措,但问题依然存在。事实上,建筑业大而不强,仍属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企业规模化程度较低,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竞争压力普遍加大,企业的负担较重,制约了建筑业企业总体竞争力提升,也间接助长了“两个拖欠”问题的加剧。多年沉疴在身,“两个拖欠”问题渐渐成为了建筑业头顶上的“紧箍”。
近年来,为治理“两个拖欠”问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地都出台了具体政策。例如,河北省唐山市为了解决建筑领域“两个拖欠”问题,对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63家企业进行了处理,目前已将42家企业清除出唐山建筑市场,并将其中的33家省外企业报请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清除出全省建筑市场,惩戒力度不可谓不严。另外,多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规定,上一年度出现围标、串标、违法分包、转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行为的企业,不得再进入政府预选承包商名录。可以说,在顶层设计日趋完善的同时,对“两个拖欠”治理问题的重视已经深入到各个部门,其力度前所未有,希望能以此形成治理长效机制,为行业进一步转型发展扫清障碍。(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