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知 作者:小苹果 发布时间:2020-03-12 热度:
3月9日上午,省政府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二场新闻发布会。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赵岩,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岚,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省大数据集团总经理王茜,介绍科技抗击疫情、助力复工复产有关情况。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主持。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科技界积极投身科技抗疫,为我省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科技力量。
我省科研单位纷纷发挥所长,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提出了从快速样本制备到精准检测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应用于便携式全自动核酸检测,已分别向武汉和我省定点医院捐赠供临床使用。
我省科技企业利用在人工智能、热成像、人脸识别、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和优势,针对疫情防控积极研发人体温度筛查红外热像仪、非接触式医用听诊器等产品,在多个省份的火车站、机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应用。中科微影生产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在第一时间向武汉捐赠了47台。
省科技厅及时出台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优先拨付科研经费、支持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领域技术创新等10条“硬核”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克时艰。截至目前,36家孵化载体已为916家企业减免租金2232万元,对1824家企业实行一次性奖补9120万元。
截至3月9日8时,我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5例,22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2.7%。数字的背后,彰显的是陕西医药卫生科技的硬实力。
在疾病诊断方面,不断创新诊断方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主研发肺部感染辅助诊断系统,已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开发出包含新冠病毒在内的呼吸道多种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已获得国家注册,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2000多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提出了一种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可在60分钟内判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目前已开发试剂盒,正准备临床验证。
在患者救治方面,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率先在全国建立感染科ICU,针对重症患者病情加重的高危因素,提出“一稳二抗三联合”救治方案。目前,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了全省88%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无一例病亡。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探索提出阻断新冠病毒母婴传播路径方法,为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孕妇成功实施分娩,所产婴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制定的中医诊疗方案应用于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各病区,效果理想。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进行热炎宁合剂治疗新冠肺炎研究,经冠状病毒动物模型体内验证以及陕西、湖北4家医疗机构临床验证,疗效确切。省中医药研究院等机构创新研发“清瘟护肺颗粒”“益肺解毒颗粒”等5个院内制剂,获得审批备案,用于新冠肺炎的预防及疑似、轻症患者的治疗。
西安交通大学凝聚多学科力量,奉献社会。
医学部专家教授用5天4夜时间,赶制了36集“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大家谈”系列讲座,在10余个网络平台免费开放,受众逾26万人次。
机械学院彭年才团队开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及相关核酸提取和检测仪器,已供应至全国198家疾控中心、367家医疗机构,并向疫区捐赠价值超过百万元的试剂和设备。
梅雪松团队开发的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等系列产品,已在陕西省科技厅、深圳海关、合肥机场、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等部门和单位应用。
数学学院徐颂华团队开发出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风险筛查系统,实现患者与交大二附院40余个科室的医生进行远程咨询、问诊和筛查,服务超过5万人次。
电信学部网络化系统工程团队于2月初估算出了武汉已经感染但尚未确诊人数,准确预测了全国和各省市的疫情发展。
管理学院刘跃文副教授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预测模型及系统,在云南省应用到4000余个检查点,识别1人不到1秒钟,能够快速锁定风险。
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120余人的攻坚团队,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我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研发来陕返陕人员信息填报管理系统。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全省11个市区、107个区县的重要进出通道。同时,他们配套上线了“健康陕西”APP(管理端),基本实现了省、市、县、镇、村(社区)、组(小区)的六级疫情实时动态监控。
为有效应对复工复产带来的感染风险,该公司先后上线了复工复产企业人员健康信息填报管理系统公众端和管理端。
构建了疫情防控风险分析与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具备个人健康信息填报、陕西“健康码”生成、三色健康码分类管理等六大功能。
目前,该公司协助全省131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平台,88家医院的发热门诊集成到了一个平台上。居民可直接登录平台在线问诊,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救治时效。